您的位置:首页>资讯 >

一碗3分钟的泡面,麦子走了300天"长征路”

时间是食物的挚友,亦是匠心的刻度。

广东人最钟爱的老火靓汤,需要数小时的文火慢煨,东北人冬日里少不了的酸菜,汪曾祺笔下“质细而油多”的高邮鸭蛋,要经历月余时光的腌渍,方至成味。而一碗泡面,看似只需要沸水三分钟,但从一粒麦子蜕变为一碗好面,则需要跨越近三百个日夜的漫长“旅程”。

一粒麦子的300天“旅程”,一场“生命的远征”

近日,为致敬第35个世界土地日,新华社携手今麦郎推出短片《根·麦》,并联合致敬每一位种粮人。将镜头聚焦今麦郎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,精心培育的45万亩优质麦田。短片以动人的影像,生动诠释了“万物有根”的生命哲思:大地深处,是生命的起点,乡愁的归处,更是企业立身的根基。短片更以小麦的独特视角,展现了为顺利抵达我们的舌尖,一粒麦子所经历的,堪称一场充满挑战的生命远征。

小麦是一种秋播、夏收的作物。在每年深秋,农人将饱满的麦种播入大地,埋下丰收的期许。随之而来的,是严冬的冷酷考验。幼嫩的生命必须在冻土之下积蓄足够的力量,方能抵御严寒,静待新生。然而,熬过寒冬也并非一片坦途。当春天来临,万物复苏,小麦迎来生长的黄金期,却也危机四伏。尤其进入四月后,小麦的抽穗期,灌浆期,此时也是病虫害多发期。这时候的小麦,既要奋力拔节生长,又要时刻抵御外敌侵袭。芒种之后,经历重重磨砺的小麦终于褪去青涩,籽粒饱满坚硬,胚乳凝练如蜡,迎来生命的圆满,等到了收割的季节。

从秋播的希冀,到冬藏的坚韧,春长的拼搏,直至夏收的丰饶,一粒麦子走完这近三百天的完整旅程,才得以蜕变为一碗好面的根基。而今麦郎在这片广袤麦田上的倾心守护,正是为了确保这漫长旅程中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、走得优质。

从麦田到舌尖,今麦郎的全产业链匠心守护

当一粒麦子完成它在大地上的“壮丽跋涉”,今麦郎的全产业链接力才刚刚开始。

那些从广袤麦田收获的优质麦子,经过严苛筛选,进入今麦郎遍布全国的现代化工厂。在这里,从制粉、制面到冻干配菜、骨汤熬制、调味料研发,每一个环节都在今麦郎自主掌控的先进自动化生产线上精准完成。它们有的变成二指宽的安徽板面,有的变成浪花刀削面等等我们最喜欢的方便面,然后被发往全国、世界各地,源源不断地满足着天南地北的味蕾。

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,大多企业想着的是怎样快速从消费者的口袋里赚到钱,鲜少有企业愿意沉淀下来,用心打磨自己的产品。

然而,今麦郎对品质的执着,如同麦穗在时光中沉淀醇香。自2005年今麦郎开展“优质麦工程”起,今麦郎深耕20余载,成功构建了涵盖种植、收购、加工、研发、销售的全产业链一体化模式。正是这种全方位的自主把控,让今麦郎拥有了为消费者提供一碗好面的硬实力,成功打造出新一代方便面——0油炸健康面拉面范,以及累销超140亿份的“1桶半”“1袋半”系列爆品。

像小麦深深扎根于土壤一样,今麦郎的根基同样与这片土地血脉相连。今麦郎董事长范现国始终将回馈家乡、助力农业发展作为企业的使命。他曾形象地比喻企业为一棵树:这棵树必须深入扎根,不断向上成长。这麦浪翻涌的土地,既是生命远征的起点,更是今麦郎产业报国、惠泽“三农”的生动丰碑。

截至目前,今麦郎已合作了数十万农户,年处理小麦400万吨,企业收到好麦,农户增收致富,实现了农人和企业双赢的局面。与此同时,今麦郎在全国18个省市建立了26个生产基地,拥有63家工厂,直接创造近2万个就业岗位。今麦郎在农业领域的贡献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认可,已成功跻身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,并被国家八部委认定为全国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。

今麦郎董事长范现国更以实际行动书写桑梓情怀,在2024年捐资2亿元为家乡隆尧建设一所大型综合学校,让教育之根深扎故土。

而今,这个立足本土的民族企业,正带着两万员工和数十万农户的希望,稳稳迈向下一个收获季。

结语

当我们掀开碗盖,享受三分钟即可得的美味便捷时,舌尖萦绕的,远不止是调料与面饼的融合。那是阳光雨露的慷慨恩赐,是大地四季无声的轮回,更是一粒麦子穿越近三百个日夜、历经风霜考验的生命礼赞,以及一个民族企业以全产业链匠心守护这份自然馈赠的坚实承诺。